【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防災減災關系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安全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武威市全面牢固樹立風險管理和安全發展理念,從機制建立、基礎設施、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提高災害防治能力,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筑起堅強防線。
——高效快捷 防災減災協調機制不斷完善
武威市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協作、公眾參與的運行機制。出臺一系列防災減災制度舉措,防災減災指揮體系和協調機制不斷健全。市減災委員會負責組織全市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由常務副市長掛帥,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等36個部門(單位)為減災委成員單位,牢牢抓住防得好、救得快“兩個基本點”,時刻繃緊組織、責任、工作“三個體系”,全市防災減災工作逐漸形成從監測預警到協同會商再到聯動處置的綜合協調機制。在市應急指揮中心建成全市減災視頻調度系統平臺,建立完善自然災害信息共享和會商研判機制,強化部門應急聯動處置。建立健全基層預警信息發布和宣傳機制,確保市、縣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及鄉鎮、村組基層責任人能夠及時準確接收到氣象、火情、水情、震情等預警信息,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全面提升。
——未雨綢繆 防災減災保障基礎不斷夯實
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防災減災救災科技、物資、裝備等投入明顯增強。2023年,各縣區加大物資儲備投入力度,截至目前,累計儲備防汛抗旱等救災物資共55類19萬余件,確保一旦出現險情、災情,各類救援力量和物資裝備快速反應、果斷處置、搶早搶小。強化應急管理、氣象、水務、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林業、地震等部門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動態會商研判,做好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督促地震部門持續開展地震監測會商,完成49份震情監視會商報告,提供各級領導決策參考。組織各縣區應急部門、鄉鎮街道、村組參加2023年全國風險隱患信息報送線上培訓,共有1900余人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災害信息報送人員熟悉掌握了報送流程,提升了的風險隱患辨識能力,進一步強化了災害風險報送工作。2023年,開展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地震防御、森林防滅火等各類綜合性應急演練1000余場次,啟動防汛抗旱預警響應3次,防災減災基礎進一步夯實。
——專常兼備 防災減災救援能力不斷提升
武威市高度重視各種防災科普宣傳和演練,公眾應急避險和“防抗救”整體能力不斷提升。組成了以消防綜合性救援隊伍為“主力軍”,以企業、社會救援力量為輔助的應急救援隊伍。與武威軍分區、武警武威支隊、駐武部隊、藍天救援隊簽署搶險救援合作協議,不斷強化隊伍訓練演練,枕戈待旦,聞令而動,時刻做好“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的救援準備。采取線上理論培訓與線下實操培訓相結合等方法,對各縣區應急管理系統、社會救援力量、鄉鎮(街道)分管領導和從事應急管理人員、村(社區)干部、屬地企業員工、應急志愿者、安全生產巡查員等人員開展了“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累積培訓148場次,培訓人員1.5萬人次,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公眾防災避險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利用學校、廣場綠地、體育館等公共場所和單位,優化配置避災安置場所資源,確保應急避災場所安全運轉。在2023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期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新媒體以及現場咨詢、千屏聯動等形式,開展防災減災“五進”宣傳活動192余場,播放公益廣告100余條,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9.8萬余份,廣大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也越來越強。截至目前,全市有24個社區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3個社區被評為“甘肅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在應對災害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形成搶險救災工作的強大合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