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行業標準】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組織召開《道路交通管控設施數字身份及認證通用規范》《智能網聯汽車數字身份及認證通用規范》《道路交通管控設施信息交互接口規范》《道路交通管理車路協同系統信息交互接口規范》《電動自行車電子身份及識讀通用規范》等5項國家標準啟動會,18家參編單位代表參加。會議介紹了5項標準的總體技術思路和具體目標,明確了標準起草和測試驗證等任務分工和下步工作計劃。

一、標準任務來源與作用
該5項國家標準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于2020年6月牽頭申報,經多輪征求意見和專家論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22年12月13日下達2022年第三批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通知(國標委發[2022]39號),正式同意該5項標準立項。參與申報單位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德軟件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
該5項標準是工信部、公安部和國標委聯合發布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車聯智能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全國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智能運輸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8年簽署的框架合作協議相關內容。

二、標準主要內容與作用
該5項標準涉及路側道路交通管控設施(如交通信號控制機等)、智能網聯汽車、電動自行車的數字(電子)身份管理和數字證書簽發,涉及路側交通管控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之間、交管信息服務系統與智能網聯汽車之間的數據安全交互和可信身份鑒別,重點解決車聯網跨行業信息共享及安全交互問題,推動并規范各地道路管控設施的數字化網聯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