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2020年接近尾聲,這一年里,我們見證和經歷了朋友圈、微博、新聞報道刷屏的事件,對于安防人來說,這些新聞與安防行業也息息相關。為此,小編盤點了2020年熱點事件,一探智慧安防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和發揮什么作用?
一、新型冠狀肺炎爆發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了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證實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并在2020年始初,以人傳人的傳染方式裹挾在春運大潮中開始席卷華夏土地,世界衛生組織也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關注的突發公共事件。
臨近年末,抗疫工作不可松懈,關于“洪山區昌晶冷鏈倉儲中心巴西進口冷凍豬小里脊肉和烏拉圭進口冷凍去骨牛肉包裝樣本上各有1份檢測結果呈陽性”、“天津市濱海新區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的一批阿根廷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呈陽性”、“無錫本坤商貿有限公司檢出某批次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腩’外包裝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等新聞爆出,令國民談“冷”色變,關于冷鏈食品安全問題又被擺在“餐桌”上。
點評:疫情面前,安企們絕不袖手旁觀,充分發揮科技企業的技術優勢,利用人臉識別、視頻監控、智能測溫安檢、人工智能測溫儀、人工智能攝像頭、智慧交通系統、安防巡檢機器人等安防新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點擊查看】,并助力全國各個省份建立健全的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平臺,維護社會公共健康安全,為全社會抗疫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點擊查看】 二、3.30西昌森林火災
2020年3月30日15時,四川涼山州西昌市突發森林火災,火勢向瀘山景區方向迅速蔓延,大量濃煙順風飄進西昌城區,西昌市實行緊急交通管制。截至3月31日16時,火災過火面積1000余公頃,毀壞面積為80余公頃。3月31日,習近平*對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堅決遏制事故災難多發勢頭,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點評:“大火無情,安防有情”,隨著安防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在火災預防、應急救援、災區重建等方面大有作為,災害預警系統、人工智能、遠程視頻監控、滅火無人機、雷達等設備與技術可以大大提升專業隊伍和基層消防力量的水平,對幫助減少各方面損失,維護社會秩序,預防災害事故,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點擊查看】 三、7.12唐山地震
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河北唐山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之后該區又發生多次余震,京津冀多地區震感明顯。同日,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屬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據悉,本次地震為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序列的一次5級余震起伏活動,由于唐山地區地質構造加載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續時間也非常長,會持續上百年。
點評:對于地震頻發的自然災害,我們可能無法阻止它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安防科技手段和力量將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低。除了震前預警,安防技術還能在地震發生后的及時監測新震情、地震救援中的視頻監控與生命探測、人員救援等,為抗震救災提供技術上的有力支撐。
【點擊查看】 四、2020年中國南方洪澇災害
2020年,我國南方地區發生多輪強降雨過程,造成的多地發生較重洪澇災害。據水利部,截至6月23日,洪澇災害造成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江西、重慶等26省(區、市)1122萬人次受災,57.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21.3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9300余間房屋倒塌,17.1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86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41億元。(數據來源:人民網)
點評:對于安防行業來說,運用高新技術賦能防汛應急救援工作,解決防汛抗洪是責任,也是目標。2020年,為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眾多安防企業推出防洪救災安防技術和解決方案,遠程高清監控、全彩攝像球、應急指揮視頻調度系統、可視化監測預警系統、可視化防洪防災解決方案等,守護我國多地抗洪防汛第一線,進一步提高救援效率,提升防洪防汛智慧化管理,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點擊查看】 五、新基建
2020年3月4日,在中央*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短短一句話,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瞬間成為熱詞。隨后,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建設。
點評:從政策多次部署,到資本市場追逐熱捧,“新基建”在2020年的熱度勢必會一直持續。當新基建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時,安防行業的發展也不容忽視。如今,在安防圈只要提及“新基建”,大家都是激情高昂,因為安防人都了解,“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與安防息息相關,將對安防產業發展起到高速牽引作用,也對安防終端產品和智能化應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的市場需求。
【點擊查看】 六、十四五”發展規劃
11月3日,新華社重磅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智慧交通的重要性日趨凸顯。并且,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中基礎性的產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領域之一,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而交通基礎設施是為交通運輸提供支撐的基礎性
點評:2020年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給安防企業開辟了新道路和新領域,國內各大安防企業紛紛投入建設智慧交通的行列中,利用科學技術助力建設交通強國,打造智慧城市新體系。而后,“十四五”規劃的出臺,交通強國建設被提上日程,安企們利用大數據、AI、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融合創新、迅速發展,為開展智慧交通建設提供核心技術支持,加快了我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步伐,打造智慧城市新體系。
【點擊查看】 七、2元能買上千張人臉照
2020年10月,央視新聞報道了一則新聞: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人臉識別安全隱患問題再次引人擔憂,如何在確保公共安全、個人權益的同時促進人臉識別應用相關新科技的發展,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索。
點評:人臉識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科技的兩面性是使用科技的人所選擇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實施違法行為,侵犯了公民隱私,危害著公民利益。隨著人臉識別的隱患問題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逐步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保護公民的信息隱私安全,企業也加快技術研發與升級的腳步,整個社會共同努力讓科技在陽光下發展,竭盡所能保護好“每一張臉”。
【點擊查看】 八、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熱議
10月底,有網友在三明市萬達永輝超市拍攝顯示,該超市工作人員在整理商品時,竟然直接腳踩在冷凍魚蝦上行走。這讓不少網友覺得非常擔憂,還有人直呼“太惡心”、“員工培訓沒做好”、“食品安全堪憂”。事后,福建永輝超市在聲明中表示,門店已將該柜臺產品全數下架銷毀處理,并完成了柜臺的*清洗消毒,同時也對涉事員工進行了嚴肅處理。聲明中表示,永輝超市將加強對門店員工的管理,確保銷售人員在進行產品工作陳列時合乎規范,杜絕因操作不當引起的食品安全隱患。
點評: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食品安全關乎于每一個人。病從口入,守護好“舌尖安全”,需牢筑食品安全防護網。為了國人的身體健康,安防技術發揮自身優勢,讓“舌尖安全”看得見,實現食品來源和過程“可追溯”。同時,希望政府、企業主、商家加強食品監督,以讓國人都吃上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為目標而共同努力。
【點擊查看】 九、對校園暴力說“不”
2020年9月,據廣西媒體近日報道,廣西北海合浦縣又發生一起校園暴力事件,一女生被多名女生包圍后被暴力毆打。該事件的相關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要求一定要把校園暴力列入刑法,這樣可以降低該事件的發生率。而后,廣西、湖南、黑龍江等多地也出現校園暴力事件,引起了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加強指導,妥善處置。
點評:為了防止校園暴力事件再度發生,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希望借助人力和科技的力量。校園安全是安防行業的重點領域,守護校園安全,保護學生人身安全是安企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利用視頻監控、一鍵報警、AI語音識別等安防技術,預防、組織校園暴力,助力校園安防管理和建設,筑牢校園安防多重防線。
【點擊查看】
十、適老性引關注
11月21日,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此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 ,通知內容指出要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點評:在我國,智慧養老已是大勢所趨,企業在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上要立足于“適老性”特性去研發時,仍需注重老年群體的用戶體驗以及安全保證。安企需鉚足力量、用心研究安防產品,才有足夠的實力去跨越“數字鴻溝”、攪動智慧養老這片萬億級藍海市場。
【點擊查看】 結語:從上述2020年熱點事件中可以看出,智慧安防*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全面維護社會安全,并致力于將智慧安防落地于多領域、多場景,為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