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我國山火頻發。僅四月,就有山東蓬萊、四川西昌、云南宜良、西藏林芝、四川攀枝花、云南麗江等地發生山火。
我國為何飽受山火侵擾?
從自然條件看,我國春夏季部分地區高溫、干旱、大風、雷暴等天氣活動頻繁,并且林區可燃物載量不斷增大,一旦遇到高溫、大風等天氣狀況,非常容易引發火災。據了解,近年來,很多森林資源增長較快的省份防火壓力越來越大,北京、河北、山西等以往很少著火的省份近年來火災也在增多。
與頻繁發生的火災相對比,一些地方專業隊伍和基層防滅火力量仍顯不足,具體表現為應急管理系統專職的森林消防隊伍還未做到全覆蓋,應急救援和航空消防力量建設存在短板等。此外,基層防滅火體制改革尚未完成,尤其是市縣兩級防滅火組織機構還在調整和理順過程中。種種因素給防火滅火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
山火預警科技初步發展
所幸,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山火并非無計可施。據西昌市護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消息,2020年4月20日14時20分,西昌樟木箐鎮李家溝村突發火情。而在當天14點49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災害預警中心發出火警,顯示著火點位于涼山州西昌市。據悉,系統針對此次火情在1小時內連續發出5次告警。這也是多災種預警系統的火災預警功能自4月16日試運行以來的*成功監測。目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將相關信息報送應急管理部門和涼山相關部門。
山火應急處置的基礎是火災預警,災害預警科技的不斷發展也將減少次生災害和經濟損失的風險,更可以減少人員傷亡,推進應急管理體系的現代化。
多種高科技設備在滅火工作中發揮作用
除火災預警外,科技還可以在滅火工作中發揮作用。目前,無人機、遠程視頻監控、雷達定位技術、應急智慧系統等均得到了應用。
借助無人機,消防人員在進入火場前可大致了解火災面積、火勢走向等情況;深入火場后,無人機又可以遠距離指引救援人員實施滅火行動。遠程視頻監控和雷達則可以進行信息自動同步聯動,實現雷達遠程探測與視頻監控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以便為滅火指揮提供更加詳細的情報。
人工智能技術在山林防火中也有很大潛力。目前,國內諸多企業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例如,海康威視在森林防火系統解決方案中引入了深度學習技術,能夠刻畫出傳統模式識別難以挖掘的煙火結構化特征,提升識別準確率;大華股份也在其森林防火解決方案中引入了煙火智能檢測算法,借助智能林火識別技術,可以對森林火災進行監測、定位和報警,為林火、山火的預警、撲救、災后評估等提供科學依據。
結語:災害預警系統、人工智能、遠程視頻監控、無人機、雷達……這些設備與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提升專業隊伍和基層消防力量的水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要想使這些設備與技術真正在火險縣中發揮作用,還需要價格和實際應用方面足夠下沉,運用科技手段將山火從被動防御變為主動防御已經迫在眉睫。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