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 2019年年末,一個學名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在武漢滋生,并在2020年始初,以人傳人的傳染方式裹挾在春運大潮中開始席卷華夏土地。當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者已經破萬,且世界衛生組織也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關注的突發公共事件,抗擊新冠“戰疫”已經進入非常時期!
疫情給人們帶來的驚慌和恐懼越發明顯,足不出戶也成為了今年春節的關鍵詞。但在恐慌的同時,我們也清楚的看到,包括安防技術在內的科學技術,正助力中國在一步步攻克新冠“戰疫”。
紅外及人臉識別精準測溫儀
全面的技術解析表示,紅外熱成像技術運用光電技術檢測物體熱輻射的紅外線特定波段信號,將該信號轉換成可供人類視覺分辨的圖像和圖形,并可以進一步計算出溫度值。于是,在這場疫情中,紅外熱成像設備在進行遠距離,大視場高清視頻監控的同時,更被廣泛運用在疫情篩查一線中,對高熱人群作出精確篩查。
物體的熱輻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體表面的溫度相關。而紅外熱成像技術正是根據熱輻射的這個特點,對人們進行無接觸溫度測量和熱狀態分析。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表現形式之一,紅外熱成像設備通過對人們將進行體溫快速篩查,一旦某人體溫超出超過37.5攝氏度的人員,將進行人工體溫測量,以及進一步病情確認工作,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但熱成像測溫方式如點溫槍、傳統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等,在實際使用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點溫槍一對一操作不適應大面積人群測溫、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尋找超溫目標困難且易漏檢等等,這時候就需要出現一種更為高效的測溫方式,比如人臉識別精準測溫儀。
人臉識別精準測溫儀將熱成像精確測溫技術與可見光人臉識別技術完美結合,自動排除干擾人體測溫的因素,只針對人臉額部測溫,并實時將溫度疊加顯示在真彩人臉影像上,做到人臉和溫度即時可見。同時,AI人臉識別測溫儀每秒并發檢測16張人臉,定員551人的列車只需34.44秒就能測完。而在測溫結束后,超溫人員的彩色照片連同溫度信息,會自動發到執勤人員的手機APP, 方便執勤人員去尋找。
點評:單從技術層面來看,兼具熱成像精確測溫技術在內的AI人臉識別測溫儀,其識別精準度要比傳統單一的紅外熱成像產品精確得多。但在紅外熱成像產品發展受到價格約束的背景下,AI人臉識別測溫儀目前看來也因價格約束在市政工程中將有廣泛的應用。而在隱私問題之下,AI人臉識別測溫儀在美洲/歐洲地區也暫時不能擁有太大的市場占用率。
但于此同時我們也明顯能看到,不管是人臉識別技術還是紅外熱成像技術,其在安防行業的功能應用也從視頻監控的基礎之上開始衍生出來,未來也必將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得以表現。
而無論如何,在攻克新冠“戰疫”這場戰役中,紅外及人臉識別精準測溫儀均通過對人體體溫進行快速篩查,守好新冠“戰疫”第一道門!
包括云監控在內的視頻監控技術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來襲,視頻監控技術也逐漸走向了智慧化。以視頻監控為基石,兼具人臉識別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為意義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成為安防行業的主旋律,并在新冠“戰疫”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對于醫療人員而言,醫療人員不僅可以通過視頻監控對患者進行遠程醫療會診、遠程醫療教學,還可進行遠程醫護,通過視頻編碼器與病房中血壓儀/監護儀等設備相連,實現自動報警功能,同時減輕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
對于公安及交警部門而言,他們可根據視頻監控系統對確診人員、疑似人員的行為軌跡進行快速獲取和分析,大速度及限度遏制病毒的傳染速率。
另外,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我們也看到了云監控的作用。基于天翼云監控平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近700名管理人員、4000余名工人(兩班倒)、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等近千臺,24小時輪班作業的建設畫面第一時間呈現在全國網友面前。=此外,直播視頻具有接入、存儲、分發和歷史視頻保存功能,數千萬網友變身“云監工”,全民監工走進現實。
點評:筆者注意到,在新冠“戰疫”中,水泥罐車“送灰宗”、打光車“光武帝”、挖掘機“小黃”“小綠”……紛紛C位出道,視頻監控不僅充當著“眼睛”時刻堅守著醫療、病情傳播的第一線,也在無形中給宅在家中的人們帶來些許樂趣。
智慧停車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交通承載量大幅下降,但隨著春運返潮的來臨,停車難/堵車問題也將逐步凸顯。
點評:身為人口和汽車大國,堵車、停車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春運返潮來襲,加上高速入口新增對返工人員的體溫檢測,堵車勢必成為返潮的一大關鍵詞。而智慧停車要解決的不僅僅停車難問題,堵車問題也包括其中。
基于智慧停車應用,返潮車主將客人有效錯開車潮,錯時返工,同時也能初初緩解高密度人群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
安防技術在新冠“戰疫”中的應用不僅于以上三點,安防巡檢機器人在“戰疫”也屢屢亮相,而筆者只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三者加以闡述
我們有理由堅信,困難打不倒堅韌的中國人,科技和人心將賦予中國人共同遏制和攻克病毒。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