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科技動態】近日,日本熊本市宣布采用機器人來應對逃學率上升的問題,隨著學生焦慮和欺凌問題等問題出現,日本逃學率上升,熊本市正嘗試通過技術手段創新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企圖解決社會融入和心理健康等問題。
新冠大流行后暴露出日本在教育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問題的嚴重性主要表現在逃學人數達到歷史新高。據統計,2021年日本逃學人數已經達到244940人,這種情況迫使政府和教育機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頻頻出現的逃課現象也暴露了日本的教育系統內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在學校中,可能存在校園霸凌的問題,學生們選擇逃課,以逃避一些不愉快的社交。同時教育系統也可能存在不足之處,不能很好地實施因材施教,可能會導致部分學生到教育系統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可能對課程內容或教學方法感到不滿,從而選擇逃學。
熊本市的機器人計劃是面對這些挑戰的一次嘗試,根據該計劃,學生將能夠在家里使用設備,通過遠程操作機器人代表他們上學。這些一米高的機器人能夠移動,學生可以在校園內控制它們,參加課堂和各種活動。雖然這種方式不同于真實的學校生活,但它為那些害怕與他人互動的學生提供了一種現實感,同時保留了一定的距離感,這有望緩解他們的心理恐懼。
熊本市的官員Maki Yoshizato表示:“雖然通過這些機器人進行交流不完全等同于真實生活,但對于社恐的孩子來說是一個讓他們避免和他人互動的辦法。””這一觀點也反映出了該機器人計劃的初衷,即通過技術手段提供一種替代的社交和學習體驗,以滿足學生的特殊需求。
這并不是熊本市首次嘗試用科技改變學習環境了,此前,該市已經推出了虛擬教室,參與者可以在元宇宙中參加在線學習活動。這種舉措表明,日本正面對著探索新的教育技術的壓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境。市長大西一文指出:“為無法上學的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非常重要。”,政府渴望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教育,防止因為教育缺失而導致日本國內更多社會矛盾被激發。
機器人代替學生到校上學的舉措面臨著眾多爭議,一些人擔心,過度依賴機器人可能降低了人際交往和社交技能的發展,并且學習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同時使用機器人也可能引發隱私和安全問題,使用機器人上學可能適得其反。在推出這一計劃之前,熊本市仍然需要仔細考慮并制定相關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目前,熊本市采用機器人解決逃學問題的舉措無法通過成果驗證其有效性,但這起碼是日本政府面對國內問題的一次嘗試,以應對本國學生目前面臨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等問題。教育領域有不斷演變和創新的必要性,這種改變一旦取得成效,是值得世界各個國家借鑒學習的例子;如果出現了負作用,也將是教育界活生生的失敗教訓,能讓我們從中發現更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