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科技動態】最近,臺風杜蘇芮來襲,晴天白云突然暴風雨,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還給農業生產等帶來了不少損失。特別是水產養殖方面,很多魚塘都會出現大片的魚翻肚皮上浮情況,也就是翻塘,高溫伴隨暴雨突襲造成的溶氧驟降是導致翻塘的重要原因之一。曲阜市水產養殖業通過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實時監測共享溶氧等水質數據,打造了智慧養魚新模式,幫助解決暴雨翻塘難題,助力水產養殖提質增效。
數字化平臺助力智慧漁業
曲阜市工廠化現代漁業園區項目是智慧養魚新模式的典型代表,該項目依托韋莊水庫養殖水面50公頃,建設了工廠化養殖設備系統和智能化養殖車間,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可以實現對魚類存活狀況、生長情況和投喂餌料配比的精準掌控,實現精準化養殖、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同時,數字化養殖平臺也可以對水質狀況進行實時監控,有效地監測和管理水中溶解氧、pH值、氨氮等水質指標數據,當數據異常報警時養魚戶可進行遠程操作或設置算法自動開關設備改善水質,從而防止水產疾病的發生,保障魚類健康生長,提高產品的食用品質。
數據共享與協同創新
數字化養魚新模式不僅局限于養殖場內部,更關注整個水產養殖產業的協同創新。曲阜市工廠化現代漁業園區項目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大數據平臺,建設了數據共享平臺,將養殖場主、科研機構、農業企業等各個環節的數據實時傳輸和共享。通過數據共享,養殖場主可以及時獲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市場信息,為養殖決策和養殖算法設計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同時,數字化養魚新模式也積極引導各個環節進行協同創新,激發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潛力,推動水產養殖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數字化智慧與數據共享相互交織,為水產養殖業構建了一個高效協同、信息暢通的數字化生態系統
數字社會與生態環保
數字化養魚新模式的發展,不僅局限于養殖業本身,還融入了數字社會和生態環保的理念。曲阜市工廠化現代漁業園區項目采用內循環水養殖、生態防病等創新方法,實現了養殖水污染物零排放,保護了水域生態環境,為生態友好型養殖提供了典范,為水產養殖業的生態環保貢獻了一份力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