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環保問題又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引發大眾熱議。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好我們生存的家園就要解決環保問題。現如今,5G、AI、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飛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在科技賦能下,智慧環保落地生花,取得巨大成就。
智慧環保借助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將環保與物聯網整合起來,形成環境信息化。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其總體架構主要包括:感知層、傳輸層、智慧層和服務層。
感知層: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系統或流程,實現對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輻射等環境因素的“更透徹的感知”。
傳輸層:利用5G、物聯網等技術,將個人電子設備、組織和政府信息系統中存儲的環境信息進行交互和共享,實現“更全面的互聯互通”。
智慧層:以云計算、虛擬化和高性能計算等技術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業的環境信息,實現海量存儲、實時處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實現“更深入的智能化”。
服務層:利用云服務模式,建立面向對象的業務應用系統和信息服務門戶,為環境質量、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輻射管理等業務提供“更智慧的決策”。
在生活中,智慧環保越來越受到青睞,在各地環保建設中應用開花。
▲四川成都推進“數智環境”工程建設
近年來,成都在國內率先建設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監測站。不僅實現了道路交通空氣質量精準監測,而且能通過數據提出對策建議,從而為城市空氣污染精準治理提供了‘數據化模型。同時,成都著手建設數智大氣系統,拓展數據數據收集深度,拓展數據覆蓋廣度,推動了環保數據共享,為成都爭取“藍天”提供全環節保障。
▲山東棗莊推進“智慧監管”建設
山東棗莊以生態環境大數據為基礎,打造“全面感知、自動分析、及時預警、鎖定打擊”四位一體的智慧環保監管服務平臺,以“一個平臺、兩類終端、12大版塊”為核心,以數據融合支撐業務流程變革,打通數據壁壘,強化資源共享,打造“管用、實用、好用”的科技平臺,構建精細化、數據化、智能化的生態環境監管體系。
▲浙江桐鄉屠甸鎮推進“數字環保”建設
通過電腦或手機移動端,就可實時掌握區域全要素生態環境數據和動態變化過程,讓監管更精準、發現問題更及時、決策更科學。以持續推進‘數字環保’全國試點改革為契機,不斷探索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對排污許可證證后執法監管等系統進行迭代升級,打通鎮級生態環境監管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生態環境全域整體智治。
數字賦能下的智慧環保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滿足人們對環保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綜合來看,智慧環保可以在污染源監控、環境應急管理、排污收費管理、污染投訴處理平臺、環境信息發布門戶網站等方面為環保行政部門提供監管手段,提供新鮮的一手數據,還可以實現移動查看污染源監控視頻等功能,有效提升環境保護效果;企業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對企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數量可準確掌握,可避免因超標排放或不合格排放所面臨的環保部門天價罰單。同時,也承擔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智慧環保可以很好地滿足公眾對于環境狀況的知情權,公眾可通過環境信息門戶網站了解當前環境的各種監測指標,從而幫助環保部門更加有效地管理違規排污企業,保持環境良好。
如今,數字化建設快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各方面帶來了加積極的影響。得益于科技賦能,生態環保建設走向智慧化并取得成效。智慧環保以嶄新的方式促進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變革,在數字化科技化的加持下,“智慧環保”能更好的守護青山綠水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