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5月13日,長三角“以高質量教育培訓,提升智慧應急管理能力”主題活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經濟社會安全發展高度關聯,需要進一步加強安全教育培訓的共建共享,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努力以高質量教育培訓提升新時代智慧應急管理能力,為推進長三角應急管理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次活動聚焦長三角區域應急安全教育培訓協同一體化發展,搭建政、產、學、研、用多方深度交融的交流平臺,為應急管理教育培訓體系的創新和區域應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新動力。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王月云,上海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馬堅泓,上海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凌宇,出席活動并致辭。
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王月云表示,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已成為展示中國應急管理現代化成果的“重要窗口”,在推動應急管理技術創新、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提升全民安全素質等方面成效斐然。他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強化戰略引領,深化區域聯動,豐富教育培訓方法,創新教育培訓形式,提高教育培訓精準化、科學化水平,發揮好長三角科創優勢,推動新質生產力賦能教育培訓,切實將應急知識和技能真正轉化為社會公眾的安全能力,以高質量教育培訓筑牢安全發展根基。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馬堅泓表示,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應急管理部門強化區域協同,優化資源整合,推進應急管理一體化進程,取得了積極成效。這其中,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進入新時期,對做好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舉辦本次主題活動,目的就是要通過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加強工作探討,深化共建機制,推進資源共享,深化協同發展,努力打造一體化的應急教育培訓共同體,進一步提升區域智慧應急管理能力,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高有力保障。
上海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王凌宇表示,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學科、人才、科研綜合優勢,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持續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與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共建的智慧應急管理學院成立兩年來,秉持“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著力構建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技能實訓、科普教育四大基地體系,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學校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重點聚焦共建共享培訓資源、強化智慧技術賦能、深化政產學研協同應用等方面,推動與三省一市應急管理宣教中心以及各政企單位簽訂的合作協議落地見效,為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活動現場,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智慧應急管理學院執行院長趙來軍介紹了智慧應急管理學院在實驗室建設、科學研究、應急人才培養、應急技能培訓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建設發展成果,并與長三角三省一市應急管理宣教中心及6家政企單位簽訂合作協議。簽約各方將充分發揮在應急管理領域的資源優勢,提升教育、研究、應用與實踐能力,加強區域應急管理協作,構建“政產學研”深度協同的合作機制,打造應急管理領域政、企、校合作的示范樣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凌文,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上海市城市復雜風險防控與韌性治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吳旦,應急管理干部培訓學院副院長武連軍分別圍繞“工程創新新范式與智慧應急管理”“應急管理急需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以高質量教育培訓護航高水平安全——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作主旨發言。
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政、產、學三方的7位嘉賓聚焦“教育培訓賦能,提高智慧應急管理能力”,從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多角度開展深度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要以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數字化轉型為路徑、機制創新為突破,多措并舉賦能教育培訓,全方位提升智慧應急管理能力,為應急管理現代化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內驅動力。
活動上,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組委會發布了“長三角具有影響力的應急(安全)教育基地”名錄。20家入選基地將通過長三角區域聯動,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未來,這些基地將以理論創新提升培訓實效,以數字技術賦能實訓場景,推動公眾應急能力提升和區域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和嘉賓還有上海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桂余才,安徽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副廳長胡明,江西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劉闖,上海市應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宣傳培訓處處長張全有,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城市治理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敏,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朱正威,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許歡,上海市華誼集團安環中心副總監劉恒,以及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宣教中心領導和相關應急行業領域、高等院校、社會機構、企業和媒體記者等。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首席主持人王海波主持活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