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媒體導讀】現實世界就是一個模擬信號的世界,人通過視覺、觸覺等方式來感知世界。在物聯網時代,傳感器肩負起了“五官”的使命感知萬物,萬物互聯賦予人類生活無邊的想象。
物聯網終端傳感設備并非要無限制增長下去,其數量過剩不僅會侵占人類的生產生活空間、造成能源與資源浪費,還將反過來終危害物聯網本身。未來,當終端足以支撐起一個覆蓋的完整物聯網系統時,它就不再是多多益善,而需加強優化整合。
部署物聯網猶如搭建金字塔,居于基礎地位且數目為龐大的永遠是終端傳感設備,沒有這大批量的硬件投入,后續工作皆無從談起。受打造智慧城市熱潮的推動,物聯網各個層面的建設工作都已展開,雖進度不一,但都發展迅速。物聯網終端傳感設備作為起步早的領域之一,市場也遠未飽和,潛力巨大,總數量有望于五年后超過200億臺。
然而,終端傳感設備并非要無限制增長下去,其數量過剩不僅會侵占人類的生產生活空間、造成能源與資源浪費,還將反過來終危害物聯網本身。未來,當終端足以支撐起一個覆蓋的完整物聯網系統時,它就不再是多多益善,而需加強優化整合。
在前物聯網時代,城市各部門對自己所轄領域每日產生的數據缺乏有效而全面的采集方法,因而難以實現高精度的實時管理。物聯網落地后,遍布城市各處的傳感器能實時向人類匯報工作,各部門終于可以把握相關信息。但是,這還遠遠達不到智慧城市的理想標準。如果各部門僅僅滿足于這種各自部署終端、搭建網絡的各自為政狀態,則業務水平與前物聯網時代不會有太大分別。
不只是城市管理部門,包括城市中大大小小的經濟體在內的需要借物聯網以維持運營的各類機構,都應在未來適時放慢大規模安裝傳感終端的腳步,而考慮適當開放一部分非機密接口,參與到傳感器的優化整合中來,共建集約型物聯網。
在這方面,智慧路燈開了個好頭。目前業界的研發趨勢傾向于將多種傳感功能集于路燈一體,使之成為一個綜合型智慧終端裝備。城市的安防部門、交通部門、氣象部門、宣傳部門、通訊部門乃至商業機構可以共用路燈來維持運營、發展業務。多功能的傳感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能夠同時承載不同部門的工作任務,將采集到的信息分類傳送給相應平臺。如此一來便有效避免了同類型傳感器的重復部署,減輕了基礎設施的負擔。
部分接口的開放意味著部分數據的共享,這對各參與者而言并非為公益而犧牲,而是收益的增長。不同部門之間實現暢通無阻的數據共享,以往用于收集、購買數據的資金便可省下,直接進入到下一步的數據應用與創收環節。
相反,如果各部門在終端部署工作中缺乏合作,各行其是,便會造成物聯網同質化重復建設,泛濫的傳感器將使本已存在碎片化問題的市場雪上加霜,進而影響物聯網標準的制定,終損害整個產業的利益。
“共享”是物聯網時代一個十分重要的社會經濟概念。這不僅是當下大眾消費心理演變的產物,也是物聯網技術之特點使然。衡量一個地區物聯網建設水平的標準,并不在其終端設備數量多少,而在其集約化程度。量不在多,夠用則可。如果各部門都能多一點共享,則智慧城市建設便能輕裝上陣,突飛猛進。
原標題 物聯網部署需注重優化整合 傳感器并非多多益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