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隨著人臉識別技術日漸成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刷臉成為各大巨頭的發力點,慢慢由實驗走向商用。刷臉開戶、刷臉貸款、刷臉領取公積金……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通通實現。
支付作為消費者與銷售者之間金融交換,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自支付誕生以來,人類經歷了貨幣支付、現金支付、刷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支付方式的轉變背后隱藏著技術的驅動,而基于深度學習人臉識別技術的提高使得刷臉支付成為可能。本篇文章將從第三方支付說起,進而討論什么是刷臉支付以及刷臉支付背后的技術支撐——人臉識別技術。
一、第三方支付市場擴大,移動支付比重提高
高盛新發布的《金融的未來:中國金融科技崛起》系列報告篇《支付:生態系統之門》,引用艾瑞數據指出,2016年*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到11.41萬億美元,與2010年的0.16萬億美元相比,擴大了74倍。
按照第三方支付牌照許可的業務類型,第三方支付可分為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管理以及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指的是收單機構為特約銀行提供銀行卡交易處理及資金結算等金融服務,獲取手續費收入。預付卡發行與管理指的是對以營利為目的發行的、在發行機構之外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價值,包括采取磁條、芯片等技術發行的預付卡發行與管理。網絡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主要形式,可以分為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使用工具的不同,互聯網支付主要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電腦等設備進行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是使用移動終端(主要是手機)進行的支付方式。
伴隨著互聯網的移動化趨勢,互聯網支付與移動支付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移動支付規模發展非常迅速。根據高盛的新金融科技報告,截至2016年,95%的中國網民通過移動設備上網,而他們當中有68%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動支付。自2015年以來,移動支付在網絡支付的占比超過互聯網支付,2016年移動支付占比已達到75%。
二、刷臉支付便捷但落地仍有挑戰
移動支付在過去幾年快速發展,支付方式也多種多樣,如NFC支付、二維碼支付、指紋支付等。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和人們對支付便捷安全性需求的提升,使得刷臉支付出現在大眾視野。刷臉支付,即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新型支付方式,將用戶面部信息與支付系統相關聯,通過拍照把獲取的圖像信息與數據庫中事先采集的存儲信息進行比對來完成認證。國外刷臉支付出現較早,國內相對較晚。
2013年7月,芬蘭公司Uniqul推出基于面部識別技術的刷臉支付系統。消費者通過系統注冊,將自己的面部信息與支付系統相關聯,然后借助該系統進行結賬。消費者需要在結賬時面對收銀臺POS機屏幕上的
攝像頭,由系統自動拍照,掃描消費者面部,再把圖像與數據庫中的存儲信息進行對比。等到身份信息顯示出來后,消費者點擊顯示屏上“OK”確認即完成支付。
國內大眾對刷臉支付早的廣泛認知始于馬云在2015年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刷臉支付,目前,我國刷臉支付還沒有大規模落地,但刷臉登錄和刷臉取款已經開始應用。
很多人對刷臉支付給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人比較歡迎期待刷臉支付的到來,而有的人更擔心刷臉支付是否足夠安全。億歐智庫研究認為,刷臉支付確實可以使得支付更便捷安全,但是落地仍然面對許多挑戰。刷臉支付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涉及到諸多法律問題,從支付安全到個人信息安全,這一切都需要制定一整套嚴謹的規則來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同時,支付隸屬金融領域,刷臉支付的應用還需要得到金融監管部門的認證,同時需要各金融機構合作整合資源推出市場可接受的產品和業務模式。
按照目前移動支付流程來看,刷臉支付的流程可分為刷臉確認、賬戶確認、輸入密碼和完成支付四個步驟,其中輸入密碼可能會像支付寶目前的應用一樣,消費者可以選擇一定的額度內免密支付,如果擔心安全問題仍然可以輸入密碼支付。在這里,刷臉其實替代了刷卡和掃描二維碼的過程。
三、人臉識別技術——刷臉支付背后的技術支撐
刷臉支付之所以成為可能,主要依賴于人臉識別技術提供技術支撐。人臉識別技術,是作為生物特征識別領域中一種基于生理特征的識別,是通過計算機提取人臉特征,并根據這些特征進行身份驗證的一種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發展歷史悠久,1964年就已經出現,經歷了機器識別、半自動化、非接觸式和智能識別四個階段。智能識別出現之前,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率低于74%,并未得到大規模應用。在2014年以前,學術界在FDBB人臉數據集上取得的好檢測精度是在100個誤檢時達到84%的檢測率,而之后眾多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算法的人臉檢測器在相同條件下取得了90%以上的檢測率,目前人臉識別系統高的識別率可以達到99%以上,人臉識別精度已經超過了人眼。
目前智能識別階段的人臉識別主要包括人臉識別、人臉特征匹配和人臉提取三部分。人臉檢測,主要是確定檢測到的是人,進而確定人臉的大小、位置等信息;人臉特征提取,指的是通過定位面部關鍵區域的位置,進行特征點抓取;人臉匹配,即判定人臉是不是數據庫中存在的,然后在數據庫中找到匹配度高的人臉。
據億歐智庫統計,目前我國人臉識別初創公司有三十多家,這些公司大部分是在2012——2015年成立,從一開始就選擇基于深度學習研究人臉識別技術。當然,還有許多像銀晨科技、中科奧森這樣老牌人臉識別技術提供商。以下是億歐智庫羅列的目前中國主要的人臉識別技術服務公司。
基于PitchBook獨角獸標準,在這些人臉識別技術服務公司中有四家獨角獸,包括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商湯科技和云從科技。在這四家獨角獸中,曠視科技成立早,2011年成立;云從科技成立晚,2015年成立;依圖科技和商湯科技分別于2012年和2014年成立。目前,這四家獨角獸在金融人臉識別領域都有所涉及,但略有區分。
目前,依圖科技人臉識別主要服務于安防,在金融主要落地的有刷臉取款和身份驗證,合作機構有招商銀行;商湯科技目前主要有應用于京東金融的人臉登錄以及應用于招商銀行等機構的身份驗證;曠視科技目前主要是應用于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和登錄以及主要服務于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身份驗證;云從科技與農行推出ATM機刷臉取款,與收付寶合作刷臉支付,以及為多家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提供刷臉身份驗證。
綜上所述,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相關政策法律的不斷完善,刷臉支付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
原標題 人臉支付——人工智能落地金融領域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