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今日(10月28日)一則消息,世界PM2.5年平均數值高的20個城市排名居然沒有中國的城市,這不僅令天天在抱怨霧霾天氣的中國人汗顏!難道還有比我國更嚴重的?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城市戶外空氣污染數據庫”顯示,世界上年平均PM2.5濃度高的20個城市一半來自印度,不過,這一數據目前只更新至2014年5月。不過,即使這次中國沒有城市入圍污染嚴重城市前二十,但是目前我國的污染情況確實令不少人擔憂。
24日,從宜昌市疾控中心獲悉,宜昌被國家衛生計生委列入全國空氣污染(霧霾)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項目城市,正式啟動空氣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項目。以后,關于霧霾的問題,將用數據來說話。此次項目將在伍家崗區和西陵區以社區為單位,各設立1個監測點。工作人員將從今年10月至2015年2月,每月10日至16日若遇到霧霾天氣,將連續在各監測點進行空氣PM2.5采樣,每天采樣時間不少于20小時。主要監測PM2.5質量濃度,并分析PM2.5中12種重金屬和類金屬元素、16種多環芳烴及4種陰陽離子的成分含量。同時,還將收集2014年全年宜昌城區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每日的監測資料和氣象資料。
霧霾天氣給人們的健康有很大危害,防塵口罩是出行*工具,此外,對于人們的出行也造成很大威脅,霧霾天氣下,道路狀況難以看清,一部消息就容易發生危險。霧霾天中,一些安防設備的清晰度也受到影響,效果降低,對交通管理十分不利。應對霧霾影響,安防技術也在不斷更新,霧霾天安防難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防塵口罩怎么選?
應對霧霾天氣,首先步做的就是帶上防塵口罩。作為防備霧霾的首要裝備口罩成為搶手貨。不過市面上的口罩種類繁多、功能不一,標識非常專業,如何選購到適合自己的口罩讓很多市民頭疼。首先,口罩的過濾效率要高;其次,口罩與臉形的密合程度要好。當口罩與人臉不密合時,空氣中的粉塵就會從口罩四周的縫隙處進入呼吸道。然后,配戴要舒適,包括呼吸阻力小、重量輕、佩戴衛生、保養方便。從各類口罩抽檢結果看,建議市民選擇有PM2.5濾芯的全棉口罩。
網絡紅外攝像機,穿透霧霾 大霧天氣下普通攝像機的有效距離和圖片清晰度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普通攝像機在有霧的天氣,只能看到白茫茫的霧和近處景象。這是由于光學采集波長原因造成的,攝像機的感應傳感器只能在一個較窄的波段內使用才能發揮出效果,通常是將短波的紫外光和長波的紅外光過濾掉,只接受中間一段在350nm-650nm這個光譜的光。霧是由水珠形成的,當遠處的景象光經過這些水珠向達攝像機方向傳播過程中,大部分都被水珠折射掉了,攝像機也自然就看不到遠處景象了。但是在近紅外波段,有一種名為“子彈光”的光線可以穿透霧氣,而這種光線就是我們實現透霧功能的關鍵。
一般的攝像機鏡頭,透過光譜的中心波長在500~600MM之間,而為了保證這種紅外光的透過率,透霧攝像機的鏡頭必須在780~900MM之間。因此,很多透霧鏡頭采用了多層鍍膜技術,讓500~900MM波段的透過率達到80%以上,終實現透霧效果。這種透霧方式,俗稱為物理透霧。采用這種方式雖然可以達到真正的透霧效果,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昂貴的鏡頭,價格上有局限性,大眾范圍內很難以普及。
圖像去霧技術,讓畫面變清晰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有霧天氣時的景物影像進行去霧處理已經成為可能,對去霧圖像的清晰度和真實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圖像去霧技術是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應用領域為視頻監控、地形勘測、自動駕駛和目標跟蹤。
采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對圖像進行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歸結起來,仍然是傳統的兩類:一類圖像增強,另一類是圖像復原。圖像增強方法是從圖像呈現的低亮度和低對比度的特征考慮,按照特定需要突出圖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來完成的;圖像復原是從基于物理模型的天氣退化圖像復原方法,從物理成因的角度對大氣散射作用進行建模分析,實現場景復原。在復原過程中,一般先利用各種先驗知識估計模型中的參數,后求解方程從而計算出清晰的圖像。兩種方法相較,基于復原去霧算法從原理上實現去霧,對霧的估計更準確,能夠真實地還原霧前的清晰圖像,針對性強,得到的去霧效果自然,一般不會有信息的損失。
暗原色去霧方法改進
在完善透射率的過程中,用軟摳圖的方法,旨在在暗原色圖像遠近景交界邊緣處,采用大值濾波對被低估的暗像素值進行修復。但計算過程中軟摳圖計算開銷大,時間復雜度高,求解線性系統過程中速度慢,計算效率成為限制該方法實用化的大障礙。
如若選取保持圖像邊緣的指導濾波器,通過圖像指導濾波來近似模擬這一侵蝕過程,不僅可以取得相似結果,同時也減少了運行時間。與經典的雙邊濾波相比,指導濾波是一種顯式濾波,不僅具有線性的時間復雜度,對圖像邊緣的保持效果更加出色,還可以實現圖像邊緣的平滑、細節增強以及圖像融合去噪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