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安防產業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監控領域的設備也在不斷多元、完善。通常而言,前端采集設備、服務器、DVR、解碼器、交換機、存儲設備、顯示設備等品類成為傳統監控系統端到端全鏈條的主流產品元素。面對不同應用,設備清單仍在不斷豐富,如近兩年網絡化趨勢下催生出的NVR、H-DVR迅速崛起,實現跨區域遠距離監控還需考慮輔以光端機等傳輸設備。
產品簡化、功能優化需求呼之欲出
在一個安防監控系統網絡中,需要部署多種設備,各司其職,以實現整體安防系統建設目標。但建設過程中,不同廠商產品間存在兼容鴻溝,設備眾多、線纜交錯、系統臃腫等導致實施困難,系統管理復雜,難度大,這些成為工程商和用戶不得不直面的問題。系統建設和更新改造完成之后,后期大量的運維工程也令用戶倍受折磨。
深圳中興力維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興力維)智能終端開發部部長林彬介紹,如何在產品側簡化設備品類,同時實現滿足客戶需求的業務功能的整合,從集成維度進行產品創新,成為產品研發團隊決定攻克的目標。隨后,iS200智能監控管理平臺(下稱iS200)經精心研制出爐,并于2011年CPSE安博會期間,作為中興力維參展的明星產品之一重磅亮相。“iS200參考了ATCA架構、嵌入式服務器CPU、高速總線背板等技術,在挿箱結構、業務融合、系統應用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并具有電源雙備、交流直流雙備、主控單元雙備的高可靠性”,林彬說道。
iS200智能監控管理平臺外觀
iS200創新特性——框架式平臺、模塊化設計,靈活擴展
iS200采用標準19吋機架式設計,電信運營級ATCA挿箱系統,高速總線背板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其嵌入式模塊化插卡設計,所有模塊支持熱插拔。針對不同應用,提供匹配客戶需求的組合;對于新增業務,僅需增加匹配的業務板。系統硬件的模塊化設計克服了傳統監控系統結構靈活性差的缺陷,輕松實現系統模塊即插即用。
iS200創新特性——高度集成化、多業務融合,六位一體
目前,iS200已開出發的業務模塊包括主控單元、數據采集單元、光以太網環單元、標清視頻編碼單元、標清視頻解碼單元、高清視頻編碼單元、高清視頻解碼單元。在監控攝像機網絡化趨勢下,能確保大價值地利舊原有模擬攝像機。對于需要動力與環境量數據監控和視頻監控一體化的系統,則能提供不分離的管理和決策信息。
實現NVR、DVR、解碼器、動力環境量監控單元、存儲、管理平臺“六位一體”高度集成的iS200,融合了視頻監控、數據監控、存儲管理、光纖通訊等多項業務,并能支持手機移動監控。
iS200創新特性——新產品視角、平臺級利器,保護投資
隨著行業應用不斷加深,公安、交通、金融、環保、電力、醫療、教育等部門對監控系統均有著多樣化需求,監控資源調度和業務管理不斷復雜。林彬介紹:“iS200能夠同時管理D1/720P/1080P等多種監控視頻,單臺設備同時支持256路D1視頻/128路720P視頻/64路1080P監控視頻管理,并且具備多個設備堆疊和級聯功能,是一款工業級監控平臺利器”。
現階段一般單臺DVR、NVR的接入能力均不大于32路標清視頻,iS200則為大中規模的監控系統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產品選擇視角。對于公安派出所、電力變電站、運營商機房、營業廳、油氣站等站點的監控系統,一臺iS200可以覆蓋監控中心所有核心業務功能。從長遠看也具有經濟性,節約成本,保護用戶投資。
基于iS200產品組建的監控系統示意圖如下:
實戰示范應用市場反應良好
iS200的適時推出,有效解決了上述提及的諸多問題,得到了用戶的關注與青睞。據了解,目前iS200已面向公安、天然氣、石油、電力、稅務、電信等多個行業進行示范推廣,在內蒙古某段天然氣管道、東北某地稅局、非洲某電力變電站、印度某大學城等多個監控項目中加以部署和使用,市場反應良好。問及iS200下一步的升級計劃,林彬透露,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視頻智能分析單元將隨后推出。可以期待的是,作為網絡化、集成化趨勢下的創新產品,未來一定時期內,iS200將為用戶帶來真正、便捷、可靠的統一監控、統一管理。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科技部批準,由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主辦、承辦的2012年中國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即將于12月3日揭幕。中興力維品牌總監李長春介紹,“此次中興力維將攜公司全系產品呈現給參展觀眾。iS200經過了一年的應用沉淀與改進升級,已成為接受市場檢閱與高度認可的成熟產品,將繼續作為今年的明星產品之一,在展臺設專區進行業務功能演示,誠邀參展觀眾蒞臨品鑒。”
中興力維展臺位置:中國展覽中心(新館)E2館D01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