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
機器人步履穩健,向觀眾揮手致意,甚至還打上了一套太極拳。2025上海科技節在張江科學會堂拉開帷幕,30多位優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學生科創代表走上紅毯。在這場備受關注的“科學紅毯秀”上,來了三位特殊的嘉賓:來自浦東企業傅利葉公司研發的GR-2和N1機器人,以及智元公司研發的“遠征A2”機器人。
讓更多市民見證“人形機器人時代”的到來
上海科技節歷經30余年的發展,已成長為上海市民尤其是科技愛好者認知科學、體驗創新的重要平臺。“科學紅毯秀”是每年上海科技節的重磅節目,也是展現科技魅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科學紅毯秀同樣“星光閃耀”,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袁鈞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張玉花……30多位紅毯嘉賓分為12組,涵蓋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科技傳播等維度,從側面體現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人才集聚效應。
繼2024元宇宙科學紅毯之后,本屆科技節開幕式上亮相的AI科學紅毯,用更生動的形式展現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內涵。袁鈞瑛坦言多年來的科研之路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對科學來說,問題比答案更重要。希望通過科技節的形式激發更多年輕人參與到科創事業中,激發他們問出更多的好問題。”
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攜一高一矮兩款人形機器人而來,“大高個”GR-2能搬運十幾公斤的物體,“小個子”N1耐力強,單次巡航可達2小時以上。
十年前,傅利葉從張江一個小小的孵化器起步,幾個人、幾臺設備,帶著“用機器人科技賦能人類生活”的夢想,一路走到了今天。傅利葉已經有了500多名來自全球的優秀伙伴,產品和客戶更是遍布世界各地。當首次與自己親手研發制造的機器人一同走紅毯,傅利葉創始人兼CEO顧捷笑稱,自己比機器人更緊張。
“為了能讓機器人適應走紅毯的環境,我們首先在仿真虛擬的環境中,讓機器人學習如何行走、打招呼,然后再將虛擬的仿真算法遷移到機器人本體中,在真實的環境中實現行走穩定。”顧捷介紹。
2023年,傅利葉發布了第一臺通用人形機器人產品。此次走上紅毯的GR-2身高達到175cm,體重63kg,全身共有53個自由度;N1則是傅利葉今年最新發布、全面開源的小型人形機器人,N1定位為“開源試驗平臺”,而非直接商業化產品,其核心目標是技術驗證和社區孵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集聚上海、浦東,機器人是極其復雜的交叉產業,需要不同的專家組合在一起去做迭代開發,上海營造了非常好的科創土壤。”顧捷說,希望這次與機器人走紅毯能在更多市民心中埋下科技的種子,讓更多人開啟未來科學之門。
另一位“嘉賓”——智元機器人遠征A2則在紅毯上打起了太極拳。智元機器人通用產品線總裁王闖介紹,整個過程都是機器人自主完成,“我們已經有上百臺機器人在場景中應用,機器人不僅能走路,還可完成各種動作。我們機器人的定位是真正量產商用,產線上走下來的每一臺機器人都是標準化的,像汽車一樣下線就能使用。”
更加突出市民對前沿科技的體驗感
本屆科技節的主題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本次開幕式上的原創歌曲《科創之城》的創作就是一場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嘗試。
此外,科技節開幕式現場迎來一場跨越時空與感官的藝術體驗。由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舞者王佳俊帶來科技舞蹈融合作品——《逐夢未來》,是我國首個以實時AI動捕技術與舞者身體語言實現“共舞”的藝術探索。
本屆上海科技節為期兩周,共設置開幕板塊、會議板塊、開放活動板塊、賽事板塊、媒體科普板塊、閉幕板塊共六大板塊,舉辦近2000場次活動。科技節期間,近270家科普基地推出特色活動,其中,56家重點實驗室和大科學設施限時開放。市民還可參與“科學之夜”科普集市等活動,近距離體驗感受科學魅力。
而屬于浦東的盛大科技狂歡節也即將拉開帷幕,2025年浦東新區科技節圍繞“產業、科創、科普”融合發展主線,以“科創‘浦’新篇,開放‘贏’未來”為主題,將舉辦一場科技節開幕式活動、10多項區級重點科普活動、千余項基層科普系列活動,讓大家體驗到科技帶來的無限可能,感受到科創與科普融合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