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為充分發揮村集體“三資”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2024年以來,泰安市寧陽縣泗店鎮“以智管資”,不斷促進村務管理規范化、監督透明化、辦事高效化,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摸清家底
推動數據由“散”到“聚”
托清底數
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產核實工作,按照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六個步驟,核準每個村集體資產數量、資源面積、使用情況等關鍵信息,建立清晰的家底清單。
線上建庫
將“三資”數據全部納入平臺,全鎮29個村均建立了資產資源和經濟合同的電子信息臺賬,錄入各類經濟合同718份,涉及金額4988.8萬元,地塊面積7680.3畝,實現“三資”信息從“散裝”到“打包”。
數據整合
以信息化管理平臺為載體,對農村集體“三資”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合同等方面進行實時監控、查詢分析和有效監管,實現數據管理從分散到集合、從粗放到精細,推動“三資”數據在數字化平臺中“活起來”。
用好平臺
推動管理由“有”到“優”
“兩電融合”,干群少跑腿
泗店鎮與威海農友公司合作,在農村“三資”管理平臺上開發了電子收據功能新模塊。由軟件公司將各村委會及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章導入平臺系統,形成電子印鑒,再置入電子票據模塊,有效做到“電子印鑒與電子票據”的融通結合。填寫的所有款項經鎮村兩級審核無誤后即可導出并隨時隨地打印票據,變“來回跑”為“在線辦”,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南王村作為先行試點,2024年10月11日,成功生成全市第一張套入印鑒的電子票據。
去向清晰,流程可追溯
以數字化賦能財務管理,使每一筆村集體資金的流向都可留痕、查詢和追溯,改變了以往紙質流轉、線下操作的管理模式帶來的審核滯后、憑證丟失、記載不清、查詢不便等弊端,堵牢“三資”管理漏洞,從源頭上提高村級集體資金使用的安全性、透明度和規范性。
數字賦能
推動發展由“量”到“質”
啟用電子證照,取信于民
順數字化之勢,在“小田并大田”土地細碎化整治基礎上探索使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電子證照”,村民在“愛山東”APP上可實時查看承包地塊編號、面積、四至等信息,徹底打消了土地合并后找不到自家田地、面積減少、糾紛增多等后顧之憂,更放心地將土地交給集體。
土地規模經營,改革為民
原先閑置的“小田”、等級差的地塊經土地細碎化整治后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大田”,通過網上招標溢價,農戶獲取了更高的租金收入。同時,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作為其參加集體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據。2024年3月份,后辛莊村為144戶村民發放分紅111.5萬元,實現從“戶戶分田包地”到“人人持股分紅”。
規范產權交易,發展惠民
村級資產資源的發包、出租進入產權交易平臺公開競價,杜絕了優親厚友、暗箱操作現象的發生,提高了村級資產資源的發包出租價格,實現了村級增收減支。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村民生活自然水漲船高。村級將增加的收入用來建設文體廣場、硬化大街小巷、綠化美化環境、發放節日福利,群眾滿意度、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完善機制
推動監督由“點”到“面”
提級監督更高效
管住農村“微權力”
依托寧陽縣信息化管理平臺,將農村集體固定資產、資源及經濟合同等全部錄入系統,通過收支核算信息化、“三資”公開數字化,打造“采集數據—分析研判—線下核實—問題跟蹤”的精準監督機制,有效降低了村級“三資”管理風險。
群眾監督更透明
守好集體“錢袋子”
農村“三資”信息化管理還能讓村民自查“家務”、知清“家底”。群眾通過寧陽縣數字農經“一網通辦”服務平臺“陽光村務”APP,用手機隨時隨地都能查看本村“三資”及財務公開情況,真正做到“陽光下”的“透明”管理,讓干部清白、群眾明白,拉近了干群關系。監督平臺的建設,既推動監督下沉,探索了以信息化、
大數據加強監督的路徑,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又發揚人民民主,拓寬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決策、監督的渠道,促進了民主監督的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