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紀寧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微囊藻毒素的概述
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在工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中,向水體排入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加速了湖泊的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藻類(Algae)由此而獲取豐富的營養而大量繁殖。zui近的調查表明,亞太地區54%的湖泊富營養化,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比例分別是53%,28%,48%和41%,我國則是60%。
在富營養化的淡水水體中,當有適宜的化學物理條件時,水體中的藻類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態異常現象稱為水華(Water Blooms, 也稱湖靛);這一現象若發生在海洋里則通常稱為赤潮(Red Tide)。淡水水體富營養化危害zui大的一個表征是水華的出現,每年夏、秋季節,在一些淡水湖泊均會形成大量水華,致使水質日趨惡化。
當水華出現時,水面被厚厚的藍綠色湖靛所覆蓋,甚至在岸邊大量堆積。在藻體大量死亡分解的過程中,不但散發惡臭,破壞景觀;同時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魚類窒息死亡;尤其是藻類能釋放生物毒素——藻毒素(Algae Toxins),這些類次級代謝產物嚴重危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安全。隨著富營養化的加劇,藻類水華發生的頻率和幅度也增加,有毒水華對水環境的危害和生物安全更日益引起廣泛的關注。
淡水中藍綠藻屬(Cyanobacteria,Blue-green Algae)分泌產生的藍藻毒素是目前已經發現的污染范圍zui廣,研究zui多的一類藻毒素。其中的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是目前已知的毒性zui強的、急性危害zui大的一種淡水藍藻毒素。
由于未及時地檢測水質情況的污染變化及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致使這些毒素富集于魚類或貝類中并通過食物鏈傳遞,直接存在于飲用水或娛樂用水中,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已經發生了多起有關藻毒素中毒并引起死亡的事故。近年來淡水藻類污染已成為一個性的環境問題。
目前,為了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我國現頒布執行的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2001,0.001mg/L)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微囊藻毒素-LR,0.001mg/L)都包含了微囊藻毒素的檢測項目;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推薦的飲用水標準指導(第二版)中也增加了微囊藻毒素(MC-LR, 1ug/L)等指標(WHO. 1998),其中都有關于微囊藻毒素LR的檢測。
目前對水體中藻毒素的檢測技術研究還比較落后。大多數藻毒素使用價格昂貴、體積龐大的HPLC-MS或GC-MS檢測,樣品制備過程復雜、耗時長,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檢測費用很高。因此限制了常規監測次數。近年來,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的科學家運用免疫技術結合計算機、傳感器技術,研究水中藻毒素(尤其是微囊藻毒素-LR)的原位免疫檢測方法。通過對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的監測,為居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為控制和去除水體中的藻毒素提供幫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