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汛期暴雨、洪水引發的災害事故頻發,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日前,遼寧省正式進入主汛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遼寧平均降水量184.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5%,比去年同期偏多27%,全省防汛形勢嚴峻!對于公路鐵路、森林、農田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遼寧省應急廳對全省防汛搶險救災應急準備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各成員單位全面進入臨戰狀態,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圓滿完成今年防汛搶險和救災減災任務。
鐵路系統龐大且沿線環境復雜,汛期洪水沖毀線路、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時有發生,加強防洪防汛工作是鐵路運輸安全的首要任務之一,要打好這場攻堅戰,采用科學手段助力鐵路防洪減災尤為重要。
奧普泰“鐵路水位遠程監測報警系統”——專為鐵路防汛設計
治大國要如烹小鮮,越是龐大的工程越需要精細化管理,面對嚴峻形勢,奧普泰傾力開發的“鐵路水位遠程監測報警系統”向鐵路智慧防汛工作呈交了一份“精、準、細、嚴”的解決方案,從鐵路系統運轉的每個細節出發,從每個相關崗位的工作需求出發,奧普泰智慧科技彰顯了“繡花功夫”。
“xx水位監測點有新的水位告警信息待處理,當前水位值為2062mm,請及時處理。”
一名鐵路環境監測人員的手機上收到這么一條消息后,隨即與團隊前往處理。這,就是使用奧普泰“鐵路水位遠程監測報警系統”的日常場景之一。
該系統依托建設多個防災重要點位的綜合監測設施,將易受災路段形成“一張網”。監測設施倚靠太陽能供電,自動監測并分析外界環境的水位高度、降雨量、實時監控視頻等多維數據,實現整個易受災路段的可視化呈現。
同時,該系統擺脫了以往需要人力監測數據的桎梏,可*倚靠系統自身智能分辨異常信息,即時通過手機短信、電腦端平臺等向工作人員告警,并能不斷進行系統自身的檢測與修復,讓系統自身24小時保持工作狀態。
以往鐵路部門在防洪防汛期間主要還是采取人工干預的形式,現在,情況將大大不同。
采用奧普泰“鐵路水位遠程監測報警系統”,既能夠節省人力,又安全高效,數據化的呈現讓安全隱患無處藏身,*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巡山游嶺、肩挑背扛的“肉搏式”防汛監測,在汛前養護、汛中人員調度、汛后復盤并制定預判方案等方面都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智慧防汛,科學減災,在探索“技防”的路上,凝聚著眾多奧普泰研發技術人員的汗水和努力,大家抱著科技報國的夙愿,憑著年輕不服輸的韌勁,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用安防科技“軟實力”,打贏防汛防洪“硬較量”。
在今年這樣一個疫情防控與防汛救災“兩手抓”的特殊年份,奧普泰運用科技手段為人民群眾高筑“安全墻”。
年初疫情爆發,奧普泰緊急轉型,僅用一周時間突擊研發出全套智能測溫設備并投入生產,優先供應各個防疫單位,助力了大量關鍵單位的防疫工作,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進入汛期,奧普泰“鐵路水位遠程監測報警系統”又投入“戰場”,在水文預警、指揮調度、智慧管理中充分發揮作用,為防汛抗洪搶占先機。
安全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奧普泰的一項項“黑科技”為這個課題提供了強大智能保障。今后,奧普泰將以更強的責任感,主動創新,運用科技手段和智慧力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社會快速平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