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污水處理生化池系統細菌死亡原因及防控措施
閱讀:71 發布時間:2025-1-11一、污水系統運行如何判斷細菌死亡
1. 顯微鏡觀察
首先細菌個體很小,那么如何判斷細菌生存狀況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顯微鏡了,通過鏡檢,觀察原生動物(細菌個體太小一般顯微鏡很難觀察清楚)個數及種類,一些指示性原生動物可以代表污泥處于什么狀況下,如觀察鏡檢中出現游仆蟲,可以判斷污泥停留時間長,一定程度上可以是硝化反應的指示性原生動物。
2. 肉眼觀察
若沒有顯微鏡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從污泥的狀況來間接判斷細菌是否死亡。如果好氧池污泥出現大量上浮,則一般可能為污泥死亡解絮,其中定會有大量細菌死亡;如果是生物膜法,出現大量的生物膜脫落,則可能是大量細菌死亡,正常生物膜也會更新脫落,但其脫落的量較少。
3. 活性污泥沉降比觀察
可以通過活性污泥SV30觀察活性污泥的沉降比例判斷活性污泥老化情況。
二、污水系統運行過程中如何避免細菌死亡
1. PH值:控制好進水的PH,一般控制在中性即可,有時候特殊的污水系統中,需要在好氧池內調節PH,控制在7.5~8,有利于硝化菌進行硝化反應。
2. 溫度:盡量控制溫度在15℃~35℃之間,在北方冬天的時候,需要考慮增溫和保溫的措施,在水溫較低的情況,主要影響的還是硝化菌,可以通過在系統外進行擴培馴化,每日或隔幾日給系統中補充硝化菌。當水溫高于40度,需要考慮降溫的措施,如換熱器,進水跌落自然冷卻等措施。
3. 鹽度:鹽度在一定范圍內可以通過慢慢培養馴化使該系統耐鹽度提升,也可以投加耐鹽度較高的菌種;在進水時通過稀釋作用使進水鹽度降低也是一種措施;如果尾端有MVF等脫鹽的設備,可以通過產水稀釋原水,在經過脫鹽設備完成循環。
4. 重金屬:對于含有重金屬的污水,前段必須有脫除重金屬的物化處理,且需要考慮脫除重金屬后帶來的其他影響,如鹽度、PH等問題。
5. DO(溶氧值):生化系統不同的生化池需要控制的溶解氧在不同范圍,好氧池溶解氧最好控制在2~4mg/l之間,缺氧池控制在0.2mg/l左右,厭氧池控制在0.2mg/l以下。控制溶解需要通過檢測池內溶解氧,再控制進氣量。所以對檢測設備的精度有所要求,也需要經常校準。
6. 有機物/含油成分:對于進水含有毒有害的有機物,可以考慮在進入生化系統前,先經過物化處理(如混凝、氣浮、高級氧化等措施),提高其污水的生化性。
對于進水含有油,需要在前端設置隔油除油的措施,如隔油池、氣浮、除油設備等。控制總油含量在20mg/L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