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x射線工作者及其周圍公眾的防護
閱讀:1184發布時間:2016-8-26
*主要由X射線管頭組裝體(包括X射線管、屏蔽管套、限束裝置、固有濾片等),高壓發生器,控制臺,影像顯示系統(熒光屏或影像增強器系統,攝片架或換片裝置等),以及診視床,濾線柵等附屬設備組成。在X射線診斷工作中,通過限束裝置限定的,直接由X射線管發射的,用來照射人體形成診斷影像的X射線束被稱為有用線束。有用線束的一部分落在受檢者身體以外,成為雜散輻射的一部分。例如,來自管頭組裝體的漏射線、來自限束裝置、受檢者及其他物體(如床面)的散射線以看出雜散輻射的方向和強度。當X射線管位于診視床的上方時,向X射線管所在的方向散射的輻射強度要比下方高得多。
醫用X射線工作者的防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嚴防身體的任何部位進入直射線束
醫生進行近臺或從事特殊造影、介入放射學操作時,必須防止身體的任何部位進入直射線束。直射線束的強度要比線束外的雜散輻射高兒個數量級。
為防止醫生接受直射線束的照射,必須注意控制照射野。特別是使用過程中的X射線機,其zui大照射野絕不允許超出普通熒光屏或影像增強器的防護范圍。使用普通熒光屏時,應盡量縮小照射野,至少在熒光屏的邊緣留1~2cm不接受直射線束照射的邊框。使用影像增強器系統使用的時候,應有多邊形的自動限束器,應使照射野的長和寬超出影像增強器輸人屏直徑的尺寸不超過焦點到增強器輸人面距離的3%,zui大不超過lo%,較好的設備可達到1cm以內。使用這種設備的時候,醫生往往看不到照射野的邊界,很難判斷是否出現照射野過大,工作人員受到直射線照射的情況。對于這類X射線機進行驗收檢測和定期檢測時,必須檢測其實際的zui大照射野尺寸。
此外,嚴禁放射科醫生用裸手伸進照射野內進行觸診。需要壓迫受檢者受檢部位時,應使用壓桿或佩帶鉛手套。手套的鉛當量應不低于0.25mm鉛當量,手套長度應能將肘部屏蔽起來。
2.選擇適當的工作位置
X射線診斷工作者主要受雜散輻射,特別是來自受檢查照射野內的散射線的照射。散射線的輻射水平與所在位置到達照射野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受檢者的照射劑量及照射面積成正比,同時與X射線束的入射方向及散射方向有關。對于從事非隔室的近臺操作者,特別是從事特殊造影和介入放射學工作的人員,其站立的位置十分重要,位置和體位不合適,不僅會處于散射線輻射水平高的地方,還可能進人直射線束中去。從原則上講,工作人員應盡量遠離受檢者的照射野。但有時醫生全神貫注于診治工作,往往忽略自身的防護問題。為了降低這些工作人員的劑量,提醒和幫助他們站到適當的位置上,某些發達國家生產出一種帶音響的小型劑量計,以便在他們站到輻射水平較高的位置時,能及時提醒他們。
3.對雜散輻射進行適當的屏蔽
為了防止雜散輻射的照射,的方法是隔室書射。照射時離開X射線機房。例如,一般的放射攝影、隔室使用等。為了防止無關人員在照射時誤入機房,受到不必要的照射,機房門外應有指示燈及輻射危險的警告標志,要求人們在指示燈亮時寸不得入內。
但是,有些操作無法隔室進行,例如用普通熒光屏,特殊造影及介入放射學的術者,扶持嬰幼兒或老年病重者接受X射線診斷檢查等。為了保證這些人員的安全和健康,首先設法在的X射線機上加局部屏蔽,以形成適當的防護區。例如,我國醫用診斷X射線放射衛生防護標準規定,用于使用的X射線機的立位防護區(見圖2—2a)的輻射水平不得高于50Gy/h,為此,熒光屏鉛玻璃的厚度不得小于1.96mm鉛當量,熒光屏的上方要有足夠長和寬的鐵制防咳板。其側面和下方應有足夠大的,厚度為0.5mm鉛當量的鉛橡膠。又如,有些新生產的用于特殊造影和介入放射學的X射線機上,配備了活動的鉛玻璃防護屏。
其次,應裝備和使用各種屏蔽防護屏風、鉛椅等防護設施。這些防護設施應根據不同的操作要求進行設計。例如,可在胸片架的后方放置一鉛屏風,屏上設有兩個合適的孔,以便在家屬或工作人員扶持兒童或老人接受檢查時得到保護。例如,進行特殊造影及介入放射學工作的機房內。應盡可能設置帶有大面積鉛玻璃的防護屏,以便工作人員除特殊需要均可在屏風后操作或觀察。
當上述兩種屏蔽措施均無法使用時,才采用鉛圍裙、鉛眼鏡、鉛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因為工作人員使用這些個人防護用品都會增加他們的勞動強度,也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任何物質都可以川來屏蔽X射線,只是它們的原子序數不同,與X射線相互作用的情況也不同。因此,產生相同的屏蔽效果所需要的厚度和質量不同。由于醫川診斷X射線的光子能量較低,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光電效應為主,而光電效應的發生概率屏蔽物質的原子序數的4~5次方成正比。因此,使用原子序數大的重物質屏蔽醫用X射線更為有效,也就是說,不僅可以用較薄的屏蔽層而且可以用較輕的屏蔽體,便可以取得相同的屏蔽效果。表2—1給出了幾種材料在屏蔽X射線時,效果與1mm鉛相當的厚度及其質量厚度(1mm厚的鉛的質量厚度為1.13g/cm。)。按表中數據估算,用鉛做成1mm厚,1m×1m大的防護屏,其質量為11.3kg,而改用磚至少要216kg。這就是為什么要用含鉛物質做個人防護用品及X射線機上用鉛掛和鉛簾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屏蔽都必須采用鉛、鋇這類重元素。例如,12~20cm磚的屏蔽效果已相當于1mm鉛,考慮到磚縫中可能出現灌漿不實的情況,一般的二四墻總可以相當于1mm鉛,而三七墻則可以相當于2mm鉛的防護效果。根據以上說明,可以提出以下選擇屏蔽材料的原則。
(1)根據要屏蔽的射線種類、能量及其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特點來選擇。例如,醫用診斷X射線屬于低能X射線,用含鉛、鋇等元素的屏蔽材料具有薄而輕的特點。但是如果用鉛來屏蔽低能加速器或鈷一60的丫射線,則只能是比較薄,卻不大可能減輕了。
(2)要根據用途來選擇。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工作人員佩帶的個人防護用品太重難以穿戴,機器上的鉛掛太重了會加大機器的負荷I,也使得機器的配重變得復雜。因此,用于人員佩戴和機器裝配的屏蔽物要選用高原子序數的材料。而機房的屏蔽墻則應盡可能采用磚、混凝等普通的建筑材料,除非在建機房或新建機房時,于機房面積或承重的限制,才改用鋇水泥、復合防護板等特殊建筑材料。
放射防護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化,即以zui小的代價,獲得zui大的凈利益。X射線在屏蔽體中以指數規律衰減,也就是說X射線的強度在屏蔽體中開始下降快,以后越來越慢。即使不考慮工作人員和機器的負荷,也不考慮機房的造價,當輻射水平降低到天然本底的水平時,再增加屏蔽厚度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表2—2給出了根據各方面因素考慮,通常選取的屏蔽厚度。
4.減少受檢者劑量的同時,減少工作人員的劑量
如上所述,醫務人員所受照射主要來源于受檢者的散射線,其強度與照射劑量和照射野面積成正比。而照射劑量和照射野面積是影響受檢者所接受的有效劑量大小的關鍵因素,因此,醫務人員在減少受檢者劑量的同時,也減少了自身所受照射。通常有一種誤解,以為醫生進行檢查的時間長才能證明其認真程度。實際上一個好的醫生.熒光屏應通過充分的暗適應,集中注意力,攝影時盡量縮小照射野,提高影像質量和業務水平,充分利用每一曝光瞬間,以提高診斷效果,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照射,這才是對受檢者負責的態度,也是加強自身防護意識的表現。當然如能采用間歇曝光、圖像貯存等*技術來縮短照射時間更為理想。
5.要全面考慮x射線機房的設計
在X射線機房設計中,一些工程技術人員往往只考慮墻的厚度。特別因為某些防護性能監測的評價方法不夠合理,本已足夠厚的墻上貼上了厚厚的鉛板,造成很大的浪費。
臨床X射線攝影的功率大、時間短,千伏值范圍大,給防護測量和評價帶來困難和爭議。
對于攝影機房的環境輻射水平評價,必須考慮測得的劑量率所用的測量條件,否則便會對其危險性評估帶來若干個數量級的誤差。
X射線機進行照射時,會產生有害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含量也會大大減少,因此,X射線機房的通風換氣是*的。
另外,放射科的機房面積、輔助用房,所在樓層均應妥善考慮。還要考慮機器安裝的要求。總之,X射線機房的設計關系到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必須慎重對待。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及相關的管理辦法均要求對機房的防護設計進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預評價和控制效果評價。
6.要重視候診者的安全和防護
候診者所受照射是*不必要的照射。目前我國胸透檢查約占X射線診斷檢查的70%。而胸透檢查特別是團檢時,往往一次叫進機房若干人,機房內不僅沒有設置候診者的防護設施,而且有些候診者出于盡快接受檢查的愿望和好奇心理,竟站到正在檢查者身邊,雜散輻射水平zui高的地方候診,這是極不合理的。為了候診者不受這種不必要的照射,應盡量做到受檢者逐個進入機房,至少應在防護屏后候診。
7.個人劑量監測是發現防護薄弱環節、評價醫務工作者受照劑量zui有效的方
有些醫務工作者平時不注意防護,只相信自己的血象化驗單。實際上,要確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變化與電離輻射有無關系,必須有其受照劑量的數據。因此,每個人都必須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個人劑量記錄。
個人劑量監測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發現防護的薄弱環節。在正常防護條件下,個人劑量計的讀數很低。一旦發現本人個人劑量高時,應該分析查找出個人劑量高的原因。自1974年以來,北京市放射衛生防護所從未間斷對本市放射人員進行個人劑量監測,并配合現場監測,分析原因,查出許多防護薄弱環節。例如,有的隔室,鉛玻璃周圍使用了木質或鋁合金邊框,使用時又采用了大大超出熒光屏的照射野,有的影像增強器直徑僅9in①,其照射野卻有半米見方,有的照射野一半在熒光屏上,一半在熒光屏上方,而兩邊經常站立相互觀摩的人員卻受到了直射線的照射。由于通過個人劑量監測,發現并逐個解決了這些問題,使北京市X射線工作者的個人劑量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