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淋巴瘤細胞Romas細胞株
一、 實驗原理
1.非顯帶染色體的識別
1968年以前,不通過帶紋,而從染色體整體分析。
1960年,丹佛會議上,提出了人類有絲分裂染色體命名標準體制草案,為以后的所有命名報告奠定了基礎。
1963年,倫敦會議上,正式批準Patan 提出的A、B、C、D、E、F、G七個字母表示七組染色體的分類法。
1966年,芝加哥會議上,提出人類染色體組和畸變速記符號的標準命名體制。
A組(1-3號)
1號:zui大的中央著絲粒染色體,長臂靠近著絲粒外有次縊痕。
人紅系白血病細胞TF-1
人原巨核細胞型白血病細胞UT-7
人 Burkkit淋巴瘤細胞Daudi
人T淋巴瘤細胞(Tet-on基因修飾)Jurkat D,E
人T淋巴瘤細胞 Jurkat亞系Jurkat77
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TALL-104
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HuT 78
人急性T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細胞I 2.1
人伯基特淋巴瘤細胞EB-3
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Jurkat
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JurkatE6-1
IL-2依賴的人淋巴 T細胞系Kit225
人T細胞白血病細胞C8166
人急性骨髓白血病細胞KG-1a
人T淋巴瘤細胞HUT 102
人淋巴瘤細胞Romas細胞株
人B淋巴細胞WIL2-S
人急性 T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Jurkat
人淋巴瘤細胞Romas
人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J-111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細胞Wien 133
人急性T細胞白血病細胞Jurkat CA
人外周血 B淋巴細胞IM-9
人T細胞白血病細胞6T-CEM
人類淋巴母細胞瘤細胞HLCL 21B8
人巨核細胞白血病細胞Dami
人紅白細胞白血病細胞HEL
人 Burkitt's淋巴瘤細胞NAMALWA
人成巨核細胞白血病細胞MEG-01
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A3
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細胞KG-1
人急性非 B非 T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細胞Reh
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T淋巴細胞CCRF-CEM
人 Burkkit淋巴瘤細胞Daudi
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CEM/C1
人類淋巴母細胞瘤細胞HLCL 9B10
人類淋巴母細胞瘤細胞HLCL 4F10
人類淋巴母細胞瘤細胞HLCL 4B9
人類淋巴母細胞瘤細胞HLCL 7D7
人類淋巴母細胞瘤細胞HLCL 9C3
人淋巴瘤細胞Romas細胞株
2號:zui大的亞中著絲粒染色體。
3號:中央著絲粒染色體,比1號小三分之一。
B組(4-5號):為較大的亞中央著絲粒染色體,二者不易區分。
C組(6-12號,X):中等近中央著絲粒染色體,彼此難區分。
6、7、9、11號:著絲粒略近中央。
8、10、12號:偏離中央。
9號:q有次縊痕。
X位于6、7之間。
D組(13-15號):中等近端著絲點染色體,p常有隨體。
E組(16-18號)
16號:中等中央著絲粒染色體,q上有次縊痕。
17號:較小,近中央著絲粒染色體。
18號:較小,近中央著絲粒染色體,p比17號更短。
F組(19-20號):小的中央著絲粒染色體,彼此不易區分。
G組(21-22號,Y):小的近端著絲粒染色體。
21、22號:p常有隨體,q常呈分枝狀彼此不易區分。
Y:p無隨體,q通常平行靠近。
2.顯帶染色體識別
1968年,T.Caspwesson 和他的同事們在瑞典發表了用鹽酸奎吖因或奎吖芥子染色的植物染色體的帶型圖。1970年,他們發表了zui早的人類分帶核型。
1971年,巴黎會議上通過的文件不僅對每一條染色體而且對染色體區和帶都提出了基本鑒定體制,開創了用帶的組成來描述結構重排和變異的方法。
1977年,斯德哥爾摩會議上,
3.高分辨顯帶染色體識別
在細胞分裂時加入氨甲基喋呤使DNA合成暫時阻斷,細胞分裂在早期時進入不同步化,終止培養前15分鐘加入秋水仙素,顯帶可達2000條。
二、實驗方法
利用Geimsa染色液倒染10-15分鐘→在盛水塑料杯中沖涮→風干
三、鏡檢
觀察細胞的標準為:
1.細胞完整,輪廓清晰,染色體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
2.染色體形態和分布良好。
3.無重疊,即使有個別重疊,也要能明確辯認,以免差錯。
4.所觀察的細胞處于同一有絲分裂階段,即染色體螺旋化程度或染色體長短大致一樣。
5.在所觀察的細胞周圍,沒有離散的單個或多個染色體存在,以免影響計數。
四、顯微攝影
一、 核型分析
1.核型:一個細胞內所有染色體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代表著某一個體所有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包括數目、形態、大小等,分為A、B、C、D、E、F、G等七組和一組性染色體。
2.組型:把核型按模式圖的形式表現出來,代表一個種的染色體組成。
3.染色體分組及標準
4.方法和步驟:
1)顯微鏡分析:觀察標準細胞20-50個。
2)顯微照片分析:
①染色體計數
②染色體測量
相對長度=單個染色體長度/ 整套單倍染色體總長×100
臂比率=q/p
1.0-1.7
1.7-3.0
3.0-7.0
7.0 以上
著絲點指數=p/(p+q) ×100
③配對:據大小、著絲點位置、隨體有無,zui后定細胞組染色體。
④染色體排列分組:p向上,q向下,著絲點排列在一條直線上。
⑤制作核型分析板——作出書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