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每一個和諧宜居的城市,背后必定與“智慧”緊密相連。“城市大腦”就是城市“智慧”的集中體現,城市管理者通過它配置公共資源、作出科學決策、提高治理效能;市民則憑借它觸摸城市脈搏、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推廣,城市大腦里智慧模塊的逐漸增多,“大腦”的城市感知能力、智慧決策能力、數據匯聚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出現了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城市展示中心、城市指揮中心等相關實體。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城市大腦已成為各地技術融合創新的試驗場,正逐步從“探索萌芽”階段轉向“迭代+應用場景落地”的全面發展階段,為城市“智”變按下了快進鍵。下面,一起來看看近期各地城市大腦建設有哪些新進展。
天津:“城市大腦”應用場景愈發多元
近日,天津“城市大腦”建設入圍數字政府建設優秀案例集。據悉,目前天津“城市大腦”已接入了“一碼通行”、銀發智能服務、慧治網約車、惠民惠農政策直達、慧眼識津、智慧矛調等多元化應用場景,這些場景涵蓋了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領域,推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數字化,讓服務愈發充滿智慧,使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安徽宣城:“城市大腦”正式上線運行
11月22日,宣城城市大腦正式上線運行,賦能 “能感知·有溫度·善決策·可成長”的智慧新宣城建設。自2021年7月28日試運行以來,宣城城市大腦在宏觀決策、城市治理、政務服務等城市運行的各個領域落地智慧應用場景35個,交換數據總量超過914億條,為市民提供智慧服務逾120萬人次,助力宣城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山東煙臺:即將啟動建設“城市大腦”工程
11月29日,從《煙臺市新型城鎮化規劃》解讀新聞發布會獲悉,煙臺市將啟動建設“城市大腦”工程,加快推動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整合社會綜治、應急指揮、生態環境、城市管理、國土空間等部門數據資源,通過系統接入、數據共享等途徑,組建集運行監測、應急聯動、智能決策、指揮調度為一體的智慧城市運行指揮中心。
呼和浩特:900個智慧井蓋接入“城市大腦”
12月13日,從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獲悉,截至2022年11月,呼和浩特市已安裝防墜網、防位移等改進裝置6.5萬余個,完成“智慧井蓋”升級改造約2900個。其中,有900個污水井蓋已接入“呼和浩特城市大腦”。2022年,呼和浩特啟動城市大腦 3.0 建設,旨在實現城市治理的“一網統管”。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檢察院將持續跟蹤檢察建議落實情況,共同守護首府人民群眾“腳底下”的安全。
結語:如果說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一種形態,那么城市大腦則是實現該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城市大腦”的復雜性、專業性、技術性決定了它的建設應用將是個長期持續迭代升級的過程,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動城市大腦落地實施。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