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新聞】近日,美國國會議員就聯邦政府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一事,正式向聯邦政府施壓,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必須全面禁止面部識別技術。
本周三,在一份關于美國移民與客戶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ers Enforcement)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如何在調查中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報告發布后,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問題再次引起了美國國會的關注。報告發布后不久,佛蒙特州參議員帕特里克·萊希(Patrick Leahy)在推特上說:“美國人并不指望——當然也不同意——僅僅因為他們拿到了駕照或*就被監視。這項技術必須停止。”
據介紹,FBI內部專門負責面部識別的部門叫做“面部分析、比較和評估服務小組”(Facial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Services,簡稱FACE)。這個小組有瀏覽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數據庫的權限,也能進入21個州的數據庫,包括車管所。根據FBI自己的數據,FACE小組可以接觸到的人臉圖片為6.41億張。
在本周聽證會召開之前,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和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在內的,一個名為“為未來而戰”的的民權倡導者聯盟,致信美國國土安全委員會(Committee on Homeland Security),要求國土安全部“立即停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此外,這個聯盟還發起了一場關于人臉識別的運動,呼吁美國全面禁止面部識別技術。參議員本尼•湯普森(Bennie Thompson)在聽證會的開場發言中表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面部識別技術表示擔憂。”
包括海關、邊境保護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和運輸安全管理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在內的政府官員,都面臨著議員們對他們的機構如何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質疑,有部分人表示,他們準備采取措施控制這項技術。紐約州眾議員克拉克(Yvette Clarke)說,“國會必須采取措施防止面部識別技術的蔓延。”
議員們就面部識別技術的準確性、種族偏見和侵犯隱私等問題向聯邦政府的官員們施壓。“我們無法想象埃德加·胡佛先生(Mr. J. Edgar Hoover)將用這項技術會做什么。” 議員阿爾·格林(Al Green)表示。
不過,盡管國會兩黨議員都對面部識別的影響表示擔憂,但議員們根本沒有對面部識別技術的監管問題達成一致。共和黨眾議員羅杰斯(Mike Rogers)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表示:“全面停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是避免棘手問題的簡單方法”。共和黨眾議員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表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了國家免受安全威脅。”
此外,盡管美FBI利用車管所人臉識別數據庫執法引起了國會兩黨議員的嚴重不滿,但議員們也沒有出臺有關面部識別技術的政策管理措施,這可能會令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失望。“為未來而戰”的的民權倡導者聯盟在致國土安全部門的信中寫到:“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對美國憲法中的人權造成了獨特的威脅,面部識別技術走進社會畢竟將人們完完全全暴露在陽光之下。”
其實,美國人抵制面部識別技術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了。在把隱私權看的極其重要的美國,出于對潛在歧視和反烏托邦濫用的擔憂,已經先后有兩個城市:美國舊金山和美國馬薩諸塞州的薩默維爾市,全面禁止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
但又誰能清楚,面部識別技術的禁止,對于美國來說到底是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