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1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指出,要突出重點、以點帶面,2025年著力抓好九方面工作。
——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要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和跟蹤督促,完善警示約談、掛牌督辦等工作機制,細化考核評價指標,壓茬推進“八大行動”年度任務。要抓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的查漏補缺和提質升級,健全閉環整改和責任倒查機制,建立完善企業自查自改常態化機制,持續推動重大事故隱患深查徹改、動態清零。要聚焦“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持續發力,深入推進化工落后工藝技術設備、老舊裝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加快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化工重點地區、園區負責人和金屬冶煉、大型商業綜合體等企業負責人安全培訓。
——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礦山方面要下更大力氣推進“八條硬措施”硬落實,持續推動“三個一批”落地見效;危化品方面要高質量推進化工園區“十有兩禁”安全整治提升,深入開展高危細分領域風險排查治理;消防方面要嚴管嚴防高層建筑、大型綜合體、“九小場所”等重點場所安全風險,扎實開展建筑
保溫材料、動火作業等“一件事”全鏈條整治;工貿方面要聚焦鋼鐵、鋁加工(深井鑄造)、粉塵涉爆、有限空間作業等重點領域,狠抓整治成效提升。同時推動有關部門深化燃氣、自建房等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強化相關領域安全監管,增強齊抓共管合力。
——統籌應對各類自然災害。要強化綜合統籌,強化“上”“下”銜接、協同聯動,完善自然災害防治綜合督查檢查工作制度,推進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要強化綜合減災,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更新和成果應用,完善綜合減災示范創建指標體系;要強化綜合保障,突出提升“三斷”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縣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全覆蓋,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管理,進一步完善災情核查評估工作機制,努力實現防災關口更靠前、減災基礎更牢固、救災保障更有力。
——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要持續提升國家應急指揮總部運行效能,強化多部門聯勤聯戰、聯合響應、實時會商和統一指揮。堅持實戰標準進一步強化各級指揮部建設,擴大全國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綜合業務系統使用覆蓋面,加快實現各行業領域數據實時共享共用。進一步建強應急管理部門信息主渠道,優化突發事件網絡信息核查處置機制,確保及時穩妥有力應對。抓好《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宣貫落實,建立國家專項應急預案銜接協調工作機制,確保應急狀態下各相關部門職責明晰、協同高效。
——加強應急救援隊伍規范化建設。要整體謀劃、積極推進消防救援工作現代化建設,加快建強大國應急救援主力軍國家隊,整合組建消防救援機動隊伍,提升隊伍全災種救援能力。整體規劃建強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加快航空救援隊伍整合布局。統籌強化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優化隊伍結構和布局,健全國家工程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大力推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與各專業隊伍、志愿者隊伍等共訓共練,持續構建各司其職、互為補充、協同作戰、共同發展的多元化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大力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和統籌協調作用,協助黨委政府做好整體規劃設計,持續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要鼓勵基層緊密聯系實際,探索創造新鮮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全面上水平。進一步完善鄉鎮(街道)應急消防工作機制,因地制宜推行應消合一、隊站一體工作模式,夯實“防”的基礎。完善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標準,開展先進適用裝備下基層進一線活動,推動“小快輕智”新型裝備普及應用,不斷加
大數據賦能基層力度。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新質戰斗力。要深化實施“智慧應急”戰略,著力運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改變應急管理戰斗力生成模式,推動科技賦能向基層下沉。持續加大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和推廣應用力度,拓展“久安”大模型應用場景和電力、鐵塔、通信、遙感等大數據應用覆蓋范圍,加快推進應急管理業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有序開展煤炭深部安全開采工程試驗,深化“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試點,實施“數字消防”建設。實施應急管理裝備創新發展行動,強化高原峽谷、“三斷”條件、復雜地形等特種裝備研發應用。
——加快推進應急管理法治化進程。要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重點法律法規制修訂,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標準供給力度,不斷擴大強制性標準占比,以標準提升引領本質安全水平提升。堅持嚴格規范執法和熱情服務相結合,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賦能精準執法,建立健全多層級協調聯動執法檢查機制,防止逐利檢查、任性檢查等,避免多頭重復執法檢查。
——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社會共治體系。要善于運用市場機制和金融手段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完善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管理和安責險實施配套制度,推動災害保險模式創新。進一步發揮群眾舉報社會監督作用,提升企業員工發現報告隱患的內生動力,完善災害風險隱患報送隊伍建設保障措施,加大成功避險表彰獎勵力度,筑牢應急管理人民防線。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和災害高風險時段,抓實安全宣傳“五進”,提升全社會安全素質和應急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